日期:2025-07-09 14:12:35
卢煜明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“下一个中国科学家”西宁股票配资平台。
撰文丨凌 骏
责编丨汪 航
近日,欧洲科学院官网在线更新院士名单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教授在列。
卢煜明 院士 是全球无创产检技术的奠基人,他耗时22年开发的“无创产前基因检测(NIPT)”技术自2011年推向全球,在超90个国家落地应用,每年为全球孕妇提供超1000万次无创产前检测 。
自2011年起,卢煜明先后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、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、中国科学院院士和欧洲科学院院士,并斩获 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(化学)、科学突破奖–生命科学奖、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等业内最高荣誉,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“下一个中国科学家”。
同时,利用相关技术,近十年 卢煜明又投身无创早筛。2022年,他和团队发布了突破性技术FRAGMA, 有望 通过采集少量血液样本,就可以在早期一次性筛查出50种癌症 。
由于一系列杰出成就,2024年10月, 卢煜明院士获“第五届价值医疗泰山奖-临床研究奖”。
卢煜明院士(右)获“第五届价值医疗泰山奖-临床研究奖”,医学院院长范先群院士(左)为他颁奖
1983年,卢煜明考入 剑桥大学 ,并在1986年提出了 改变全球产前诊断格局的科学假设:如果孕妇的血液中存在胎儿细胞,那么通过简单检测孕妇的血液,就可以检验胎儿细胞的DNA信息。
此后10余年,卢煜明放弃了当医生的机会,潜心实验室,历经无数次失败的尝试,最终于1997年在 《柳叶刀》 发表文章 《母体血浆和血清中存在胎儿DNA》 , 成为无创产检史上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。
2011年, 无创性产前诊断 ( NIPT )技术实现转化, 在美国 率先开始 临床推广 。2017年, 我国将NIPT技术正式列为临床体外诊断的正规方式,并出台相应技术规范。
据统计,我国每年先天性致愚致残缺陷儿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%-6%,而NIPT的无创伤性避免了侵入性诊断带来的流产、感染等风险,DNA测序技术也保障了检测的准确率,为全球出生缺陷防治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2024年,卢煜明院士在接受“医学界”专访时介绍,他如今 有一半以上的科研精力 转向了 癌症相关的研究。希望 在 未来5年 通过相关技术, 可以多发现一些不同癌种的早期筛查手段 。
“ 如果能在国内成功推出,并且证明确实可以降低患癌人群死亡率,减轻疾病负担,5年内能做到这个,我会非常高兴。” 卢煜明院士说。
2025年1月8日,香港中文大学宣布,卢煜明为学校第九任校长。 他曾对“医学界”表示,升任港中文校长后,希望能将自己和团队既往在 基础研究和转化方面 的 工作 经验 ,进一步在 学校 推广, 并在 科研工作的机制上 争取 改进空间,进一步提升科研效率。
在今年年初的“上任公开信”中, 卢煜明承诺 ,将 与大学成员保持开放沟通,让港中大人发挥集体智慧,引领大学竿头日进, 并鼓 励学生把握港中大各式各样的学习机会,努力追求全面发展,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及多元文化意识的“仆人领袖”;培养创新思维,尽力为全球挑战寻求解决方案 。
欧洲科学院由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荷兰、瑞典等多个国家科学院于1988年共同发起成立,总部位于英国伦敦,是国际上学术领域最广泛、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。
该院院士包括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、人文科学、生命科学4个学部、23个学科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,目前约有5500人,其中包括近9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。
欧洲科学院院士主要在欧洲各国院士中遴选,被提名候选人首先由来自不同国家的院士推荐到所在的学部,经学部委员会初审后推荐到提名委员会进行通讯评审,通过后提交欧洲科学院专门委员会审议,最后由欧洲科学院董事会选举产生,是一项崇高的国际学术荣誉。
附“医学界”专访卢煜明教授的相关报道:
附“价值医疗泰山奖”相关信息:
*“医学界”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