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7-08 14:19:38
在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股票配资程序,秦岭北麓松坪山下、滈河西岸,有一片充满故事的土地。这里曾是风雷仪表厂的厂区,如今,它已华丽转身,成为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,续写着属于自己的新传奇。
风雷仪表厂的历史渊源
1965年,在国家三线建设的浪潮中,风雷仪表厂应运而生。它由上海手表厂军工车间、南京紫金山钟厂五车间、上海钟表模具厂一部分和上海金属表带一厂迁来陕西重新建设,选址于此,既靠近秦岭山脉,又能依托当地工业基础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。作为一家军工企业,它肩负着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军事装备提供关键零部件,尤其是计时仪表和相关配件的重任。从战斗机、坦克到舰艇,其生产的配件虽小,却在国防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厂区内,苏式风格的厂房结实而厚重。那时候,1000多名职工干劲十足,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,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加工和润滑油的味道。厂区配套的宿舍楼和家属院,让职工们的生活与工作紧密相连,简单却充满希望。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风雷仪表厂顺应时代潮流,开启民用产品的生产,推出了全国第一款采用统一机芯的全钢防震男表——“熊猫表”。这款手表凭借着结实耐用、价格亲民等优势迅速走红,甚至与金丝猴香烟、西凤酒并称为“陕西三宝”,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性产品,也让风雷仪表厂在民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。
展开剩余68%然而,市场经济的浪潮汹涌而来,风雷仪表厂开始面临设备老化、技术落后等问题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。2004年被列入政策性破产计划,最终于2006年宣告破产,职工们陆续搬离,曾经热闹的厂区变得空荡荡,仿佛被岁月遗忘。
20年后迎来新转机
这么多年,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止,一切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模样:完整保留了60余栋苏式工业建筑群,有老厂区、筒子楼、旧街巷等,与秦岭生态景观形成独特时空场域,可高度还原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生产生活和文化风貌。
2024年,沉睡了近20年的老厂区被张艺谋监制、陈彦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《主角》剧组看中,确定将其作为主取景地,60%以上的关键场景都在此拍摄,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。
沉寂多年的厂区迎来生机。剧组进驻后,对老厂房、宿舍楼、礼堂等进行了精心改造,刷上新涂料、搭建戏台道具、更换老式木框窗户,完美还原剧中秦川省秦腔艺术剧院、宁州县秦腔剧团的场景,仿佛将时光拉回到了那个特定的年代。
在风雷仪表厂门前的风雷路两边,还搭建有为民日杂商店、国营前进商店、旅馆、长虹副食店、文艺路副食综合商场、羊肉泡馍馆、文艺路公交站牌、文艺路小吃部等片景。
周末,因为《主角》在这里拍摄,不少西安人慕名来到风雷路打卡,来来往往十分热闹,偶尔还会出现小堵车。80后女子小鱼告诉记者:“来到这里,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几十年前,太像小时候的感觉了。”
据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运营经理柳德裕介绍,西影集团和西安工投集团携手,为风雷仪表厂转型制定了宏大的发展蓝图。他们将其打造为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,不仅为剧组提供拍摄场地,还在积极开发文旅项目。影视博物馆、研学活动、生态农场等规划逐步落地,旨在通过“影视+文旅+农业”的融合模式,充分挖掘老厂区的潜在价值。“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”整体规划1017亩,通过“一核、三区、四带”的空间功能规划,分三期分布实施。一核,即影视产业拍摄核心区(290亩);三区,即影旅文化体区(100亩)、影艺生态休闲区(355亩)、影乡田园康养区(27亩);四带,即年代影视景观带、影旅融合景观带、和美乡村景观带、河堤生态景观带。
如今,影视基地一期配套的6600㎡剧组公寓可满足400多人规模的剧组入住,近1000㎡的年代主题大食堂能同时容纳200人用餐,解决了剧组的生活后顾之忧。未来,这里还计划打造影视生态农业观光带和滈河亲水景观带,构建影视文旅休闲区、影视农业辐射区、西影农场种植区的功能格局,成为西北首个、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年代主题影视基地,不仅为影视产业服务,也将成为市民群众休闲游玩的好去处。
从风雷仪表厂到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,是一次从工业生产到文化演艺的华丽转身。它承载着过去的记忆股票配资程序,也孕育着希望的未来。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陈团结 文/图
发布于:陕西省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